在黎平县龙形街道龙行社区,有一家与众不同的“饭店”,从店主到店员,全都是聋哑人。
这家名为“无声烟酒饭店”的主人叫石含奎,现年32岁,自小残疾,喜留平头短发,伙子很正。
石含奎是黎平县孟彦镇高砂村人,他和妻子石三平都是一级听力残疾,女儿石宏娜就读一年级,含奎的父亲患有长期慢性病,常年靠药物治疗,医药费用开支较大,缺少能干的劳动力的一家子,生活日渐走了下坡路。
近年来,沐浴着党的扶贫政策春风,他和家人通过勤务双手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路,还带动了其他残疾人就业创业致富。
精准扶贫好东风,勤劳致富新市民。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大短板和关键。石含奎是全县易地搬迁残疾人就业创业的一个典型缩影。
从小异于他人的石含奎积极乐观,聪明过人,手脚麻利,勤劳肯干。因为经历,所以他懂得,自己需要走一条不同于常人但是适合自己的路。
“身怀一技,脱贫有动力”。2019年3月,石含奎自费到重庆市高新区技术产业开发区政务服务和社会事务中心开办的“就业创业”培训学习,在重庆学来了餐饮技术回来后,他再次参加了县人社局和龙形街道举行的厨师培训。从此开启了他的创业历程。
培训后,他经常在家里琢磨各类菜系的做法,并邀请亲戚好友品尝,直到大家对他的厨艺称赞有加,慢慢的,他便萌生创业的想法。
说干就干,在与妻子商量后,他便到街道办事处就业服务中心咨询相关创业程序和相关手续,筹资金、找门面、办营业执照证……近三个月准备,营业执照办下来了。2019年7月“无声烟酒饭店”正式开业。
在外人看来,聋哑人开店子,是哪门子事嘛?与正常人怎么沟通?生意怎么做?外人的议论,一连串问号,对夫妻两来说不是什么难题。
身残志不残,然而他从不向命运低头,虽然不能与正常人交流,但他们优质服务的艰苦创业精神,让小店生意越来越好,渐渐火爆。
“别看他们是聋哑人,掌锅的技术娴熟,店内顾客盈门,生意火爆。”
2019年10月24日,脱贫攻坚普查员来到“无声烟酒饭店”。11点半,店内已挤满了前来就餐的顾客,店员和老板应接不暇,甚至还有好几位顾客在排队。老板在店员的“默契”配合下,一碟一碟的炒着,几下子就给普查员们呈上了热腾腾、香扑扑的可口菜。
“他两每天起早贪黑经营这个店,服务态度好,卫生条件好,饭菜价位不高,小店逐渐有了起色,生意越来越好,吃饭的人也多了。”父亲石廷科说,店子每天的营业额有800多元。艰难的创业叩开了夫妻两的脱贫致富门路。
如今,小店的经营,不但还清了含奎之前外出培训、开店的所借的近6万元,扣除成本,每月还有稳定的收入,足够家庭开支,创业幸福的笑容常常挂在一家人的脸旁。
从农村走进城镇,搬到龙形社区,改变了聋哑夫妻两的命运,一家人成了县城的新市民。
创业成功的石含奎,没有忘记其他残疾人,不忘回馈社会。他主动教其他残疾人与他人交流,接单……至今已带动4名聋哑人就业,忙的时候,还请了六七位残疾人前来帮忙。
走上就业创业的致富之路。
店员蒋振光,也是一名先天性聋哑人,到店里工作快半年了,石含奎从最简单的打杂学起,手把手教他采购、掌勺……如今,在店里可以独当一面。
蒋振光用手比划着告诉客人,十分感谢石含奎的帮助,让他从一无所有到如今有了看家的本领,现在不仅可以在店里打一份工,老板还允许他接送矿泉水的业务,现在有了两份收入,日子过得更红火。
像蒋振光这样的残疾人,店里还有2人。他们都是因为身份的特殊,聚到一起来。
如今,石含奎的“无声烟酒饭店”已成为了黎平县残联创业扶持示范基地,政府鼓励石含奎夫妻俩借助精准扶贫的平台和创业扶持资金发展产业带动更多的残疾朋友圆梦。
“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干部的帮扶,让我家摘掉贫穷帽,日子越过越红火。”石含奎父亲感激地说,现在上学就医便利了,还在城里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
现在的石含奎,跟当初不大一样,直到他坐在“无声烟酒店”旁耐心招呼來店客人时,才知道他的腰杆挺得更直,他坚定专注的眼神,正注视着全家人踏上小康幸福路的情景,他和家人过上了幸福的城里人生活。
当客人给他竖起大拇指时,他总是一边举起左手的食指往上一戳一戳的,同时用右手也立着大拇指,这是他用哑语表达:“党的政策普照大地”。每每这时,人们会看到一双感恩的眼神,既温柔又坚定。
如今,走近“无声烟酒饭店”,“自强不息努力拼搏奔小康,身残志坚勇于创业感党恩”横批为“生意兴隆”的一幅对联映入眼帘,格外引人注目.
“目光炯炯有神,面带微笑,灯光下,额头闪闪发亮……”2020年10月17日,在黔东南州2020年脱贫攻坚先进典型表扬大会(黎平县分会场)上,石含奎双手紧握奖状,喜出望外,喜悦之情无以言表,这是他获得黔东南州委、州政府颁发“黔东南州2020年脱贫攻坚艰苦奋斗脱贫家庭”奖牌的一幕。
(姚进忠 石何)
中国公共新闻网责任编辑:亓淦玉 |